即时新闻
首页> 反腐前哨> 浏览文章
吏治风暴冷思考
时间:2008年09月12日 作者:吴湘韩  新闻来源:中国青年报

    短短的两个多月,四川省巴中市就有75名干部被免职或停职,100多人被批评教育警示,堪称“吏治风暴”也不为过。

    掀起“吏治风暴”,巴中市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查询资料,类似的“效能风暴”在许多地方刮过。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,安徽砀山县干部作风、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给近7成的县直机

    关单位打出了“不及格”,还公开通报多名实权部门负责人,建议开除多人。多个部门一把手因此被免职。

    媒体在报道这风暴那风暴的同时,也没有忘记进行冷思考。比如《工人日报》发表署名评论说,我们也要看到安徽砀山这一“成功范式”的背后,藏匿着的制度性隐忧。最致命的一点在于,“两风办”的背后,闪烁着长官意志的影子——“两风办”是由砀山县委书记提议组建的,书记亲任组长。那么,这一“优化了的政治生态环境”的举措,在该书记调任之后,会不会废止?“‘两风办’的强势不但不能让人为其铁腕手段击节,反倒让人对其无制约的权力望而生畏。我们担心,公权没有监督,膨胀的权力就会无节制地自我授权,最终导致公权力无限扩张。”

   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。因为如果监督不是封闭的,就会不断新设一个机构对监督机构进行监督,这样下去就永远没有终点。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地方不断冒出“行政效能办”、“两风办”、“纠风办”等类似机构。

   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,几乎每一个单位或部门都内设有监督部门,还有专门的监督机关或部门,为何连干部作风都监督不了?为何连治疗“机关病”还要大动干戈,乃至要刮风暴?这些监督机关或部门的平时监督为何失效?

    从理论上说,我国的监督系统相当严密,而且是无处不在的。因为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之下,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的监督规定、程序、组织和制度,比如党委政府的自身监督,人大、政协的监督,检察院法院的司法监督,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,人民群众的监督等等。具有“吏治”职责和使命的常设机构也有很多。

    但在现实生活中,一些监督渠道尚未疏通,一些监督力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,尚未真正形成立体的、封闭的监督网络。政治学理论告诉我们,使权力健康运行的监督力量不能是单方面的,也不能是属于少数人的,而应该是全方位的、多层次的、多角度的。

    切乎实际且理性的做法也许是,明确监督部门的职责,疏通监督渠道,激活现有的各种监督力量,让群众监督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吏治力量。

网友评论

推荐阅读

微视频|中国餐饮业掀倒闭潮 “餐饮收尸人”生意火爆   中国餐饮业掀起倒闭潮,去年一年有上百万家餐饮店倒闭,而回收餐饮二手设备的所谓“餐饮收尸人”却生意火爆,引发关注。 【详细】

中国经济萧条 五一穷游 人均消... | 微视频|河北霸州政府去年救灾物... | 人乐连锁超市连三年巨亏 行业巨...

微视频|华为电动车夜间高速行车 大灯突熄灭 视频曝光   华为问界M系列智能电动车近期频出事故。继一辆华为问界M7在山西高速公路上追尾洒水车造成3人遇难,近日又有车主曝光,其驾驶的问界M7在高速行驶时全部灯光突然熄灭,险些酿成重大事故。 【详细】

河南国企财务造假严重 股价暴跌... | 腐败新套路?最高法院实施新规减... | 中国买家狂购黄金,首季消费量同...

相关新闻

  • 暂无相关信息!
  • 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

    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